当资本潮退去时,谁在印度教育科技公司裸泳?

导语

截至今年上半年,印度已经跑出了103家独角兽公司,总数排名世界第三。经历过2021年全面爆发后,资本市场逐渐收紧,教育科技公司被迫通过中止扩张计划、裁员、关闭业务来自救。资本退潮后,谁能上岸?公司营利能力成为关键。

一、印度独角兽公司数量破百教育科技行业跑出七家独角兽

近几年,印度市场成为了不可忽略的存在。历经前期资本、技术、人才资源的积累,印度公司终于在去年迎来了大爆发。2021年,成为了印度公司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年。

在这一年,印度1391家公司在1625笔交易中获得了近380亿美元的投资,所获投资总额是2020年的三倍多。

Inc42 Media相关数据表明,印度正在成为独角兽公司制造机。2011年至2020年间,印度独角兽公司的总数仅为37个,但是进入2021年,印度独角兽公司一年激增44家,同比增速达到383%,其总数相当于此前十年的总和。

展开剩余81%

(数据来源:Inc42 Media研究报告)

这一态势依然在继续,印度平均一到两周就会新诞生一家独角兽公司。今年上半年,印度跑出了17家独角兽公司,覆盖了教育、金融、电商、消费等领域。截至2022年6月底,印度独角兽公司的总数上升至103家,总估值达到了3330亿美元。就独角兽公司数量而言,印度目前在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

市场对印度初创公司未来发展报以很大的信心,胡润印度研究院预测,未来两到四年,印度将新增加122家独角兽公司。

得益于疫情下增长的学习需求和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印度教育科技公司也在这过程中发展壮大,凭借不俗的吸金实力,一跃成为独角兽公司。

数据显示,去年,印度教育科技领域共进行了141笔融资,融资总额达57.8亿美元。截至目前,印度教育科技行业共产生了七家独角兽公司,涉及K12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细分赛道。

(数据来源:公开报道资料整理)

印度教育科技独角兽公司的发展轨迹基本与印度大市场重合。很长时间内,仅有Byju’s一家独角兽公司,直到2020年Unacademy才打破了这一局面。迈入2021年,印度教育科技行业一口气跑出了三家独角兽公司。今年上半年,LEAD School、PhysicsWallah成为印度独角兽俱乐部新晋成员。

据Inc42 Media推测,印度教育科技行业可能马上要迎来第八位独角兽公司—Allen Career Institute。有消息称,印度线下辅导机构 Allen Career Institute 正在同默多克旗下的投资机构 Lupa Systems 进行一起融资谈判。如果谈判成功,Allen Career Institute的估值将达到 12 亿美元。

二、大额融资和高估值抵不住“裁员潮” 资本退潮,独角兽公司谁在裸泳?

尽管印度独角兽公司的神话还在不断被续写,但是资本热潮似乎在冷却。

根据Entrackr不同阶段印度市场的融资报告,我们绘制出了印度初创公司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融资走势图。从下图可以发现,2021年全年印度公司所获投资资金的总额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2021年Q4时达到了129.3亿美元的最大值。

(数据来源:Entrackr报告)

但这一趋势在2022年Q1戛然而止。到Q2阶段,印度初创公司融资总额更是出现断崖式下降,融资总额仅为75亿美元,不及去年同期水平。被誉为印度独角兽制造商的老虎环球基金、软银集团已开始着手削减投资预算,资本退潮的趋势渐显。

在印度融资市场陷入低谷时,同期还出现了大规模的裁员、合并和关闭。Entrackr表示,在近几年成立的公司中,已有超过1.1万名员工失去了工作,6家公司已经关闭或濒临倒闭。

早期获投资的公司成为了裁员的重灾区,印度教育科技行业也受到了波及。甚至,与其他行业相比,印度教育初创公司的裁员人数更多。

据悉,印度教育科技巨头Byju ‘s收购的大部分企业都在进行裁员和结构调整,旗下WhiteHatJr和Toppr各裁300多人;Vedantu裁员600员工;Unacademy解雇了1000多名员工。

另据Entrackr消息称,Unacademy等几家初创公司已经延长了下次融资时间;教育初创公司Udayy、Lido、SuperLearn等公司因为资金紧张而关闭了自身业务。

资本逐渐退却是造成印度教育科技行业和其他行业出现大幅裁员的主要原因。过去他们借助资本的力量获得了高估值,拿着投资人的钱大肆扩张,却从未考虑过公司经营和营利的问题。印度初创公司独角兽的头衔也阻挡不住其亏损的步伐,Entrackr数据显示,印度的100多家独角兽企业,只有18家在2021财年实现盈利,其中的57家深陷亏损。

在印度教育科技初创公司的顶峰时期,为了打败竞争对手,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这些公司在扩充员工数量和广告营销方面投入了大量费用,例如Vedantu上个财年员工福利费用成本增长近5倍,占总费用支出的55%;大手笔赞助和聘请明星代言,其广告营销方面成本增长了近6倍。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初创公司营收增长的速度比不过成本增长的速度,企业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流出,亏损不断成倍扩大。

人力资源外包公司Quess IT Staffing – Recruitment Search的首席执行官认为,“当融资渠道变得更容易时,过剩的资本会流向一些初创企业,企业往往会雇佣超过需求的员工。”显然,现在企业已经承担不起冗余员工所带来的高昂开支,这令裁员、削减开支成为了理所当然。

红杉资本等其他投资机构已经向印度被投资公司发出了警告,要求其要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或许意味着,过热的印度市场将进入一段冷静期,更大范围的裁员、倒闭潮将席卷印度各行各业。

能够确定的是,摆在印度教育科技公司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通过降本增效,实现营利。经历野蛮生长的印度教育科技行业似乎踏上了中国教育行业的老路,当资本退潮后,才到了检验企业经营实力的时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