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一位“杰出发明家”】谢一英:科技教育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原标题:【首届长沙“优秀发明人”】谢懿瑛:科技教育照亮你我前行之路

编前话:

“尊重保护创新,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新征程。”

在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长沙市知识产权宣传周如约而至。期间,开展的首届长沙“优秀发明人”评选活动让全社会目光再次聚焦为推动社会进步而贡献智慧的“创造达人”们。

他们是大国重器的“幕后功臣”,将中国制造带向世界舞台,他们是从小立志科研创新的“明日之星”,从生活点滴中获取灵感,他们是用科学点燃青春梦想的“校园工匠”,引领孩子奔向更远的未来……为揭开专利、荣誉背后的神秘面纱,记录他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特针对“优秀发明特别贡献”“优秀发明人”“优秀发明团队”“优秀发明学生”“优秀发明指导老师”“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代表进行了人物访谈,以系列稿件的形式,立体呈现“发明创造人”。

谢懿瑛:科技教育照亮你我前行之路

记者:张笛 王馨瑶

每个孩子都有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好奇心。他们,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所以对于这份好奇心的激发和守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使未来从事与科技没有任何关系的工作,今天的创新教育也将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陪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在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就有这样一位老师,她把自己比作路牌,一路指引学生探索科学世界。她从不以“证书”“奖状”论英雄,但在她的指导与陪伴下,学生科技创新成果频出,她就是谢懿瑛。

谢懿瑛老师是长沙市卓越教师、长沙市优秀科技教师,她不仅是长沙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成员,还是学校机器人、科技、电脑绘画、电脑编程校队总教练。近年,她指导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机器人竞赛获省一等奖2个、市一等奖3个,获世锦赛、国奥赛一等奖各1个;带学生参加科技类竞赛,获全国发明展金奖1个、铜奖2个、省二等奖3个、市一等奖8个;连续四年获评长沙市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老师;获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园丁证书;获评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国奥赛优秀指导教师。

今年,在谢懿瑛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尹文博更是成为首届长沙“优秀发明人”中唯一获奖的小学生。

展开全文

如此瞩目的成绩,不仅引发媒体对“小天才”“小冠军”们的关注,更好奇这些学生背后的指导老师,是否有独门秘籍?

“我的作用更像是一个指路牌,在陪伴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谢懿瑛说。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和实施要求做了具体规定,倡导学校实施劳动教育。

城市校园里如何开展劳动教育?谢懿瑛老师将国家基础型课程、拓展丰富型课程、活动实践型课程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效融合。

她带领学生在屋顶农场种植花草,为了解决屋顶农场花草假期无人管理问题,1712班的何子润、何子浩想到用所学的程序设计、机器人拼装等知识设计一个自动检测植物生长指标与自动浇水装置。

在谢懿瑛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搭建模块、编写程序,并不断调试各部分功能。随后,对设计制作好的模型、程序进行分步骤测试,不断改进,并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业人员完善作品。最终,《植物卫士》从一个构想变成实物模型。

而让尹文博获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一种屋顶农场柔性传粉系统”的灵感同样来源于学校屋顶农场。

当学生发现瓜果蔬菜生长不好时,谢懿瑛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应对措施。通过一番观察、比较、分析和测量,孩子终于发现了问题,设计出授粉机器人,采用人工授粉器模拟风媒授粉,使授粉更均匀,结出的果实更饱满,产量更高。

“授粉机器人一开始设计成无人机型,经过实地测量、引导学生采用更实际的轨道模式。”谢懿瑛介绍。

以科学教育人才,以创新铸就梦想,科技的崛起离不开教育的支持。

90后的谢懿瑛老师,选择在讲台上、实验室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八年如一日,她以创新的思维理念,发挥科技教育育人作用,始终走在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前沿,为推动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培养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贡献力量!

对话

问: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谢懿瑛:如果校园是花园,那么,学生是花园中的植物。一部分园丁的做法是帮学生遮风挡雨,还有一部分园丁的做法是让学生学会生存,也就是能基于真实情境去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我的感受是,老师不需要去刻意雕刻一朵花,而是营造合适的环境让花园中的花朵、小草健康成长,当老师和学生一起将花园中“一草一木”改造得更完善时,学生的能力就提升了。

问:“天才”往往是个案,您认为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创新教育中获益?

谢懿瑛:这里我依然推崇一个教育理念:学生是风景,教师是背景,风景之美在于各不相同。同样的创新教育,作用于不同学生个体,会有不同的“化学反应”。教师可以借助科学学科课堂的主阵地,通过每节课或每个单元的拓展内容来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因此,我更看重创新教育的衍生作用,重视对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提升,为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问:如何让家长理性看待“证书”“考级”,不让素质教育变味?

谢懿瑛:首先要理解各类竞赛或等级考试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促进科技创新教育的普及,同时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由于“鸡”娃话题不时冲上热搜,为此我也做过一些调研。有幸的是,大部分家长更关注孩子通过证书获得自信等性格的改变,而非等级本身。因此,我们能做的是,让素质教育通过应试教育的试卷将创新理念力透纸背,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