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减政策下,教育培训行业怎么办?
最近,国务院发布有关教育行业的文件。
备受瞩目的“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执行,教育培训行业开始了“有法可依、从严治理”的正式监管。
其核心思想: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
严格控制学科类培训机构开班学习时间。
一份文件,瞬间引发股市震动,教培行业全面大跌。
一直悬着的双减政策尘埃落地。
展开全文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
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
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这份文件其实和中央一贯以来的减负政策精神一脉相承。
教育行业的内卷情况,能否得到缓解?
现在什么行业都存在内卷的情况,教育行业也一样的存在,教育行业得到正式的运营监管,就一定会解决教育内卷的情况吗?
目前中国80、90后的人数达到4.02亿,1.06亿小学生(从2014到2017年,普通小学的在校人数增长了6.3%,2017年小学生人数已突破1亿),而初中生人数维持在4400万左右。
出人头地,是大多数人的梦想。
出人头地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考上名牌大学。要考名牌大学,就得从小到大一路占据最好的教育资源:一种是名校,另一种是辅导班。
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短时间的补课行为是不会消失的。
对教育行业的监管确实可以缓解一部分家长的“鸡娃”心态,但是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一直客观存在。
双减政策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呢?
从之前的顶格罚款到如今的双减政策落地执行,教育机构早早转换赛道。
新东方各地分校正在招聘负责编程、音乐、美术等品类的员工,并于今年6月投资冰上运动培训机构万域芳菲;
大力教育旗下清北网校推出素质类产品“美育大师课”;
豆神教育推出新品牌“豆神美育”,布局素质教育赛道。
长远来看,双减政策,让教育去功利化,商业化,教育回归教育本身。
教育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1、国家疯狂明示的机会“职业教育”
政策鼓励,职业教育承担着分流就业的重任。
上游的公立教育变革,下游肯定会诞生新的机会。
2、家庭教育
为了承接双减,家庭教育的需求会进一步催化。
3、教育科技和教育信息化
前景明朗、充满机遇。
教育机构最需要转变理念和经营模式
一方面,培训的盈利空间已经大幅压缩,不能再以做生意的思维从事培训,要有做教育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
另一方面,可以推进转型,从专注学科培训,转到非学科培训、成人培训、职业技能培训。
在此背景下,降低运营成本成为教育机构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针对此,点控互联推出云呼叫智能服务聚合平台,为教育机构提供码号资源、智能工单、AI客服、大数据分析等功能,赋能教育机构优化运营。
即通过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以数字化、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的方式,提升机构的运营管理效率、家校沟通效率、招生获客效率,简而言之就是用“增收、提效、降本”向机构管理赋能。
危机中往往孕育着机遇。
天并没有塌下来,旧秩序的颠覆,新秩序会悄然降临。
教育机构的一个生命周期结束了,浴火重生,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