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生了两起学生跳楼事件,事件何其相似。两个学生,两个家庭,无疑对我们的教育再次提出拷问,谁之过?

01教育之累,谁之过?
先看两起事件一起是3月24日,河北邯郸一个9岁小男孩孩子因为下午没上网课被老师点名批评跳楼了,孩子父母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管孩子,一般是有姥姥照看孩子上网课,之前孩子因为没有写作业被老师踢出过钉钉群,后来孩子写了保证书并由家长和孩子双方签了字后才又被拉进群。
一起是3月30日,山西一名初三女生跳楼自杀,曾经有过被老师3次移出群聊的经历,但是老师事先和妈妈沟通过。
两起事件比较相似,都是因为学习,都有被踢出群的经历,具体是不是与次有关,不得而知。事件发生,逝者已逝,但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轻率地放弃了生命,是他们心理脆弱吗?
02是孩子心理脆弱吗?
很多人留言,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但我不赞同。任何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分阶段、分年龄的,没有人能扛得起与他年龄或者所处环境不相符的重压。一个外卖小伙,送完外卖,楼下的电动车却被人偷走了,一个大小伙就在大雨中,坐地大哭起来,你能说,此时的他不脆弱吗?为了生计,这也许是一年的收入才买到的新车,在别人眼里,这是个价值几千元的电动车,而对他可能是生命的全部。我们没有人去笑他太脆弱,只是同情。对一个孩子而言,她的承受力可能更低,可能难以以一己之力承载被别人遗弃的感觉。
03教育应该是生命教育
当下,开学的省份不断增多,但是还是以高三、初三为主,这也意味着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必须居家学习,网上授课还将继续。当前,学生最容易出现的是心理的不适。
第一,心理问题。学生由线下转到线上需要适应。想一想每天面对的是墙壁,面对的是屏幕,缺少和同伴交流。等于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被迫弃的感觉,让学生产生内心的孤独、寂寞,学生的脆弱。这是与外界的交流唯有群聊了,一旦这一愿望都得不到满足,学生的绝望可想而知。所以这个时间,不要只讲授学科知识,适当地应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
第二,安全问题。近段时间,有些父母已经开工复工,家中只剩下孩子和老人,有些可能还是寄居在亲戚家中,监管缺失,孩子由于长时间学习,也会疲惫,不免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不久前,已经有三地出现学生因为浮水而溺亡事件。教育也不能在这方面缺席。把安全教育融入教学之中,宁可少学一点,也不能贻误学生的健康和生命。
有些人会说,不批评还是教育吗?不做作业对吗?真的不对,但相对于生命来说,我觉得教育只做了一小部分。不关注生命的教育显得冰冷。
04教育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
有人把教育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教育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
首先,遵循规律。"教育孩子跟种庄稼其实差不多,要因地适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动,这块地施了几年肥,该种什么庄稼,其实种庄稼的人心里要有数,比如说,这块地就该种红薯,你非要种番茄,那么坏事了。
其次,因势利导。在农业耕种过程中,不可预知的东西太多,所以农民总是不断地调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地栽培。
第三,不强制。农民给庄稼提供了阳光、水分、肥料,长与不长全在庄家,没有谁可以拔苗助长。
但是,我们教师有时会产生强烈的控制欲。说白了就是我让你干啥你就必须干啥,显然,没有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像这两个孩子,如果问一下他们不想学习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虑,也会是另一番情况。
05屏幕下如何与孩子交流
当前学校还未开学,孩子要居家学习,也要保障安全。面对和屏幕打交道的孩子,怎么和他们交流,怎么让他们走出屏幕,这可能是现在家长首要要做的事情,也是教师要考虑的事情。使他们平和的度过这个特殊时期,才是教育的关键所在。
注重生活教育,用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家庭生活不是以屏幕为中心,而是以生活、实践为中心。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让孩子善于观察事物变化,学习新知识,学会用新视角看问题。”
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告诉孩子如何进行信息交流,不能无休止地玩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