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并不比美国差!谈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2020年的疫情,让全球都颤了几颤,尤其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前期,无数的华人华侨出钱出力,为抗议物资奔波。但是最近先是英国小留学生的父母呼吁包机回国,再到“恨国”留学生许可馨,再次把留学生推上了风口浪尖。

对于小留学生是否回国效力,是否会加入外国籍,我持中立的看法。因为在我看来,即便他们入了英国籍,入了美国籍,但是只要他们心系祖国,把国家的名誉放在前面,在祖国有需要的时候捐款捐物资,就是为中国的建设做贡献,就永远是华夏儿女,永远流淌着民族的精神。

但是最可怕的是有一些留学生,不爱国就算了,居然说国人是“贱骨头”,说自己不愿意做祖国未来的骄傲,不愿意做国家的螺丝钉,羞辱留学生想要做祖国的奴隶别拉上她。可谓是把尖酸刻薄表扬到了极致。还有一些留学生,说美国的空气都是香甜的。

可见,平时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如何教导孩子的!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仇视自己的祖国。

反观中国历史上的留学生,从容闳、黄胜、黄宽3个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留美、留英并且拿到学位的学生,到1872年第二批留美幼童,第三代留学生如杨振宁的父亲……他们在学成归国后,成为民国初期政界、军界、文化界的领军人物,或者是建国后的各学科最早的奠基人,也撑起中国第一批13所大学的绝对主力。

杨振宁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并不比美国差!谈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而且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2017年5月11日上午的一场直播时,面对家长询问:把上初中的孩子送到美国留学,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吗?

杨振宁回答道:“现在很多的中国家长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比国内的好,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教育观念。现在很多的家长都望子成龙。在孩子读小学时便送到美国,美国的教育很贵,家长几乎倾家荡产的供孩子读书。但是他们不懂教育,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并不比美国差。

我建议在孩子成绩优异的条件下,先在国内读到本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再送到美国进一步深造,这才是最好的捷径,这也是我曾经走过的路。

我本人大学本科、研究生就读于西南联大,我在大学期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留学美国后,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去探索未知领域的新问题。正因为我基础知识牢固,才为我后来研究的物理新领域铺平了道路。由此看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还是很牛的。”

而今天,我想谈谈的是科学界的泰斗杨振宁先生,一个被误解的科学家,一个民族骄傲的物理学家,一个因为世纪恋而被国人津津乐道的科学家。

一、杨振宁,全球著名的在世物理学家,成就斐然

杨振宁,一个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一个被国人低估的物理学家,一个爱国的华裔科学家。他是在“国际物理会议”上站C位的物理学家,与会者都是全球著名的物理学家,比如“夸克之父”1969年诺奖获得者默里·盖尔曼。

杨振宁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并不比美国差!谈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世人对他的成就仅限于他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他们发现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但他最杰出的成就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杨振宁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并不比美国差!谈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先后有7个诺贝尔奖,是直接利用杨振宁和学生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拿到的;有几十个诺贝尔奖,是和杨振宁提出的理论有关;此外还有6个“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是研究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和“杨-巴克斯特方程”得出的。

因为他的研究是理论研究,不像“两弹一星”的科学家邓稼先是应用研究,生活上也应用不了,所以不被我们所知。而且,他的13项“诺奖级别”的成果如下:

杨振宁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并不比美国差!谈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声誉卓著的鲍尓奖,在给杨振宁颁奖词时说:这个理论模型,已经与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成就比肩,并必然将对未来产生可相提并论的影响。

1997年,日本的《かがくしゃ》将杨振宁列为第11位。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E.Segre曾经形容杨振宁先生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2000年,全球著名科技期刊《science》,评选了人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20位物理学家,杨振宁是这个榜单里唯一在世的物理学家。

二、杨振宁,被国人误解但却始终心系祖国的爱国科学家

很多人说杨振宁不爱国,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候入了美国籍,获得诺贝尔奖,然后退休了回国圈钱,享受名誉。可是,归国的钱学森、邓稼先是做应用研究,而杨振宁是做理论研究的,建国初期回国也没有用武之地。

而且钱学森曾经对他的警卫长说过:是国家要他留在国外,他在国外的作用远比国内大。

博士毕业的杨振宁,因为中美断交,美国严禁敌对国国籍的博士离境。他就一直在美国进行理论研究,但是会避免参与任何跟核武器有关的研究,就是为了能随时回国圆父亲的愿望。

而且杨振宁从来没有抛弃中国国籍,1964年,他加入美籍时,是双重国籍。在1957年,他获得诺贝尔奖时,持有的是中国护照。

1971年,当杨振宁从报纸上看到,中国从美国护照禁止去的敌对国中剔除出来后,马上决定回北京。从此,他成为了中美科研的桥梁。

他第一次回国,促成中国和美国大学的国际合作,如与复旦大学谷超豪先生合作研究,使复旦大学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开始建立直接交流的合作关系。而且,因为他每次回国,需要列出“亲友会见名单”,变相地解救了许多正在劳改的科学家,如邓稼先夫妇。

杨振宁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并不比美国差!谈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尽管因为他回国,遭受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和威胁,还有台湾当局的不满和威胁,但是他一直致力于中美的建交和合作。

在国外,1971年他参与了“保钓运动”。1977年,他在《纽约时报》上刊登-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希望美国尽快恢复与中国建交。1980年,他在纽约石溪大学成立了“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意在资助去该校进修一年的中国留学生,还成立基金会帮助国内各大高校的学生、科研人员去进行学术交流。比如北京大学的校长陈佳洱,复旦大学的校长杨福家,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谷超豪等等。

在国内,探亲归来的他不仅去各学校演讲,参加科学界的座谈会,给政府提供建议如反对建立高能加速器。他还参与创建香港中文大学的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的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的理论物理研究室以及中山大学的高等学术研究中心。

为了筹钱他卖掉自己在美国的房子,还号召“对冲基金之王”的詹姆斯·西蒙斯给清华大学捐献了陈赛蒙斯楼。同时,他还号召了一批顶级科学家回国效力,如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物理学家聂华桐、文小刚、张首晟,数学家张寿武等。

著名教育家周培源曾经这样评价杨振宁:他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中国的第一人,也是架设起中美之间科学家友谊和交流桥梁的第一人。光是这方面的贡献,杨振宁的成就便是无人能及的。

可以说,杨振宁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华裔科学家,他虽然因为中美两国的断交入了美国籍,但是他一直心系祖国,不仅捐献了将近600万美元钱款,号召了一批科学家回国效力,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为出国留学生提供深造奖学金,为中国说好话。

而且,院士莫伟曾经给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周光召写信称赞道:

海外华人有很多,这些人对中国不了解,都有私心。据我了解,这些华人科学家里只有两个人是完全没有私心,一心一意希望中国好,他们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杨振宁到处为中国说好话,在一些国际会议上,遇见对中国的攻击,曾经气愤地退场,以示抗议。

可是,现在的一些留学生呢?明明还在问CSC要钱,却还在众目睽睽之下辱骂自己的祖国。爱国不是先辱骂祖国再道歉,而是如杨振宁先生一样,不允许别人辱骂自己的国家,充当中美科研的桥梁,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建言献策,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

三、杨振宁的成就离不开父母的教导,父亲的正直、爱国,母亲的隐忍、坚强是他一生的底色

1922年,杨振宁出生在民国动乱的年代,国弱家贫。在他10个月时候,父亲杨武之作为第三代留学生,凭借安徽省留学奖金出国留学,毕业于斯坦福大学。

直到杨振宁6岁时,父亲才回国出任清华大学数学教授。可以说,杨振宁的童年只有妈妈,是母亲罗孟华独撑起这个家。

1、父亲的正直、爱国,母亲的隐忍、毅力铸就了杨振宁一生的品性

虽然母亲文化程度不高,是旧式妇女,一辈子勤劳苦干,任劳任怨。但是她重视孩子的教育,从他4岁,就教他识字,还会在孩子不认真时责罚他。而且,杨振宁也多次提及:母亲是对他一生影响甚大的人。

杨振宁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并不比美国差!谈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母亲的隐忍、坚强、超强的毅力、注重合作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杨振宁在科研事业中注重融合和合作。更是在美国多次提及中国诗人的名言,在1983年出版的论文集中引用杜甫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在杨振宁12岁上初中时,他展露出数学的天赋,对学校的数学课明显吃不饱。但是注重传统文化的父亲并没有抓住时机开发他的数学天分,而是请清华历史系的研究生给他讲《孟子》,重视人文科学的教育。

1964年,杨振宁加入了美国籍,父亲很无奈,也不同意,所以有了网上很多人说的父亲和杨振宁断绝父子关系的传言。但事实是,父亲确实希望杨振宁回国效力,但是当时时局动乱,杨振宁出国的奖学金是国民政府提供的,也遭到台湾当局的不满和威胁。

所以,父亲杨武之对家人说:劝你大哥他们在时机成熟时回国来,现在看只能说是时机不成熟吧,这一点恐怕是做不到了,我觉得内疚。

杨振宁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并不比美国差!谈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杨振宁也一直记得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放弃故国,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

2、深受传统文化熏陶长大的杨振宁,是被西南联大塑造的天才

在母亲旧式妇女的克勤克俭的操劳中,在父亲传统国学的熏陶下长大的杨振宁,孩童时代是清华园的“杨大头”,因为他玩法多样,每天都喜欢带着一群孩子玩,如法国雕塑家熊秉明、邓稼先等等都是他的小跟班。

杨振宁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并不比美国差!谈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16岁的杨振宁以第二名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而西南联大作为战乱时期的合校-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的优秀师资都汇聚一堂,尽管物资条件艰苦,但教学水平一流。

杨振宁科学方面的老师,大一基础物理赵忠尧先生、大二电磁学吴有训先生、统计力学王竹溪先生、经典力学周培源先生、大三原子核物理张文裕先生、大四量子力学吴大猷先生,数学陈省身先生、华罗庚先生。人文类老师,如朱自清、王力、闻一多、罗常培等等大师都给杨振宁上过语文课。

因为成绩优异,他和张守廉、黄昆一起被称为“西南联大三剑客”。硕士毕业后,他得到了公费出国的机会,到美国进一步深造。

所以,是西南联大的肥沃的科研土壤为杨振宁打下了坚实的地基,而西南联大的优秀的师资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塑造了杨振宁,为他的进一步深造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品味。

如同科普作家卓克老师所说:没有美国,杨振宁不会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离开了中国和他的父亲,他将成为无根之树。

写在最后

2019年5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讲道: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上,算得上是科学天才的有一个杨振宁,算得上是商业天才的有一个任正非。其他的天才虽然无数,但恐怕不容易打进史书去。

我深以为然,杨振宁作为土生土养的中国人,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在异国他乡取得了物理学上的卓越成就。虽然他没有为中国的科研机构做过实在的研究,但他以自己顶级科学家的影响力,带动了清华的物理研究成为行业尖端,还为出国留学生牵头或者创立了众多奖学金。

尽管,杨振宁的世纪恋和入美国籍让很多人为此诟病,但瑕不掩瑜,我们不能忽视他为中国的科研事业的贡献,借用他自己的一句话:

把夕阳的光和热,洒给这个民族最有希望的年轻人。

可以说,杨振宁的成就是系统输出的积累,是西南联大的肥沃土壤给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美国的科研条件成就了杨振宁的物理学高度,更是杨振宁父亲的正直、爱国、担当,母亲的坚韧、毅力奠定了杨振宁一生的品味和品性,让他醉心于科研,但不忘心系祖国。

所以,在他功成名就后落叶归根,用感恩和谦逊回报祖国,打造了中国物理学界的底层操作系统,带动了一批批科学家,因为他明白这是时代的积累和贡献,而不仅仅是自己的聪明才智能达到的。

所以,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智力、学业的教育,更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德育的侵染。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品德做地基,即使成才也不会成人。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有德育做底色,即使短时间内不能成才,但也会成人,进而在未来成才。您说呢?

我是Daisy2019小燕,一个陪孩子成长的全职妈妈,奉行“孩子的出生,是父母的重生”的成长性妈妈,关注我@Daisy2019小燕,育儿路上一起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建邺,《杨振宁传》

【2】卓克,《科学人物课:杨振宁》

【3】我是拾遗君,《杨振宁被骂“滚出中国”,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