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育改进不足之一:教育改进取向出现不同意见

2019年中国教育改进不足之处

2019年中国教育改进取向出现不同意见,管控力度增强,基层教育改进活力减弱,专业意见发表与发挥受限。民办教育新政策引发民办学校发展波动;增加普惠园受到财政资金掣肘发生强制普惠现象,《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落实机制未能有效夯实。

2019年教育改进不足之一:教育改进取向出现不同意见

(一)教育改进取向出现不同意见

2019年,受中美关系及贸易摩擦影响,中国教育又一次面临是继续深化并扩大开放还是走向封闭保守的选择。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开放门户报告》(Opendoors)显示,2018到2019年度,中国继续成为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的同时,受签证等因素影响,中国赴美留学人数的增长率创下十年新低。

在中美相互定位发生变化之际,双方都有极端的人喊出科技、教育“脱钩”的口号;也有人进行维护相互开放的努力。2019年,一些学校对涉外图书、涉外课程、课堂教学、涉外阅读材料都提出了一些新要求,采取了一些措施,少数学校甚至发动学生“抵制过洋节”,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刻认知和系统分析的情况下推行“国学教育”。这些都引发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走向开放、现代化还是封闭、回归传统的猜想。

2019年教育改进不足之一:教育改进取向出现不同意见

开放则兴盛,封闭则落后。中国历史上周期性的封闭与开放的冲突显示,开放常常是自救,能释放巨大力量,保有开放竞争秩序是社会兴盛之源。《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要求,显示从出国留学、来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中外人文交流、双边与多边国际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宏观管理等方面中国教育将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精神,就必须针对当下的实际,与经济领域“稳开放”相协调,加强并推进中国教育开放,提高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开放有效服务中国教育改进与发展,提升中国高校国际化水平和中小学的国际参与度,促进大学“双一流”建设和中小学内涵发展,提质增效,明确办学导向,依法办学,保障学生和家长权益,提高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

(摘自《2019年中国教育改进报告》,教育改进专题组授权原创发布)

2019年教育6大改进——教师负担重受到关注,待遇有所提高

2019年教育改进之三——经济下行重压下各级政府力保教育经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