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3大禁忌,原来这些年我们都做错了!

家庭是培养孩子的温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今天你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未来孩子就给你呈现什么样的未来。

作为父母,不要低估自己的影响,你今天对孩子说的每句话,做的件小事,都能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孩子的教育无法重来,所以,教育孩子的这3大禁忌,千万不要触碰,不要让未来的自己后悔莫及!

教育孩子的3大禁忌,原来这些年我们都做错了!

1、忌粗暴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棍棒底下出孝子。”

这些俗语,都在说教育孩子离不开打骂,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这不是什么高明的教育,恰恰相反,这是最无能的教育。

粗暴的打骂,只是让孩子畏惧,并没有真正让孩子知是非,明对错。

教育孩子的3大禁忌,原来这些年我们都做错了!

教育离不开惩戒,只有适当的惩戒,才能让孩子明白任何错误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才能让孩子不触犯底线。

但是惩戒绝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更多的家长打着“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帜,粗暴的打骂孩子,其实更多的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

家长希望用打骂的方式可以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让他们感到后悔并且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事实上,暴力的手段只是加重了对方的敌意和抵触心理,使亲子关系疏远甚至破裂。

而在粗暴教育下长大的孩子,要么变得唯唯诺诺,没有一点主见,要么阳奉阴违,对着父母一个样,在外面又是一个样,要么和父母硬碰硬,对外也用暴力沟通。

总而言之,粗暴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养成有害无益。

真正的教育是引导,而不是逼迫。

聪明的家长懂得把教育包裹在善意里,对他们循循引导,孩子感受到尊重,也得到了方向。

教育孩子的3大禁忌,原来这些年我们都做错了!

2、忌唠叨

看过一个视频:

当孩子准备放下手机写作业时,妈妈说了一句:“别玩手机了,整天玩手机,能不能看看书,写写作业啊……”

本来已经放下手机翻开书本的孩子立刻合上书,重新拿起手机。

视频的作者说:有没有发现,当父母唠叨我们去做某件事时,我们越不想去做。

唠叨似乎已经成为妈妈们的常态,一一件事反复提醒,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对孩子处处不满意,唠唠叨叨的抱怨孩子。

教育孩子的3大禁忌,原来这些年我们都做错了!

父母的唠叨时希望孩子能做的更好,但是起到效果却完全相反,甚至能直接引爆孩子:

“好了好了,我自己知道,你别管了!”

“我知道,不用你说!”

“你好烦,能不能别唠唠叨叨的!”

家长认为自己的唠叨是对孩子的关心,但是在孩子看来,这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是对自己的质疑。

你说的越多,孩子越不耐烦,其实很多事情孩子自己都懂,父母的唠叨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给孩子一些成长的空间,闭上唠唠叨叨的嘴,孩子其实可以做的很好。

教育孩子的3大禁忌,原来这些年我们都做错了!

3、忌打压

在《少年说》这个节目中,有一个女孩鼓起勇气走上天台,说自己的妈妈总拿自己跟全班第一名比较,这让她很受伤。

教育孩子的3大禁忌,原来这些年我们都做错了!

她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这么差,怎么会有人愿意跟你做朋友。

女孩问妈妈:那你为什么老打击我,看不到我的努力?

妈妈的回答: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

女孩说:不是啊!这种打击已经让我开始否定自己了。

但是,即便女孩已经委屈得哭出来,她妈妈依旧不能体谅她的想法,全程居高临下的阐明自己的观点。

“我看到你的闪光点了,同时你真的要去改,要去实践,才能够有效果的,不是说我只肯定你,你就可以出得了效果。”

最后孩子彻底崩溃了,哭着跑下了台。

在中国,有太多这样自以为是的父母,他们单方面认定孩子不能夸,一夸就会翘尾巴。

于是,当孩子获得成功时,得到的不是赞美,而是打压:“不要骄傲!”

当孩子失败气馁时,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打压:“你怎么这么没用!”

教育孩子的3大禁忌,原来这些年我们都做错了!

这种教育会养成什么样的孩子呢?

会让孩子变得内向、自卑、不自信,这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性格、行为、心理,甚至还会影响一生的幸福。

孩子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敌人,多鼓励,多赞美,少打压,这不会让孩子骄傲,只会让孩子更自信!

父母的教育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不同的教育手段,产生的是截然相反的教育效果。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做的不好,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父母自身应该多反思,不要让自己无知的教育毁了孩子的一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