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变命运还是教育无用

最近这段时间,社会上发生两件事都与上海有关,一则是复旦硕士张志勇(山东临沂人)放弃年薪20多万元外加公司20多万元的期权的高薪工作,令人深思;另一则是2018年2月28日上午11时许上海市著名小学—世界外国语小学三名小学生在家长陪同回家途中遭遇歹徒黄一川(湖南邵阳人)持刀行凶,造成两位学生还是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另一位学生和家长受伤,令人反省!

一方面我们说教育改变命运,但又发现出现了“教育无用论”。今天我们整个国家都提倡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而实际上,在中国,可能80%的人需要的是技能教育,生存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衡水中学所培养的人和上海中学培养的不是一类人,让衡水中学像北京、上海顶级中学那样培养人是错的。

另一方面我们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确实存在固化的,目前我国的中产阶级大约占21%,只有不断扩大这个阶级的比例才能真正使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当然,我们衷心建议国家应该大力发展慈善组织等NGO非政府组织来缓解社会矛盾,真正做到既治标又治本。

现在,大家都抱怨是“阶层固化”。如果教育不能改变命运的话,那我们阶层是不是固化了?阶层固化”这事得这么看:向上的通道必然艰辛,向下的大门永远打开。所以,你也不能说一定固化,因此有些时候不要抱怨自己没有走上去,你维持了现有的阶层可能并不差,没有走上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从阶层说,好比社会阶层从第一层到第一百层,你从第八十层现在上升到六十层已经是不错的事了,不要指望一下上升到第五层,在第五层的人资源比你不知道多多少,他可能只努力20%,比你努力100%能做的事还多,这就是现实。所以每个人应该对教育,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预期,这才是比较好的,不能太实用主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