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自己的绿茶续了汤,又端了一杯菊花茶送给我家孩子的妈妈,孩子妈妈明明看到我走过来了,就是没有伸手过来接住茶杯。我觉得用盖碗茶杯泡茶确实比较不错,但是呢,绿茶与菊花茶之类的,还是用玻璃茶杯泡出来的比较赏心悦目。
我家厨房里,放着大约有十来个小瓷碟,如今大家吃饭的时候都是直接用碗和勺子,最多再加上一个盘子,主要是有一双筷子就可以了,已经不用小碟子很多年了。前些天,大闸蟹便宜的时候,我买了一些回来,请我父亲送了一部分给我弟弟家,剩下来的,我妈妈分成好几天煮出来,让我们吃了好几回。

我比较喜欢素食,所以我没有吃大闸蟹,我父亲受我的影响也没有吃,我妈妈看到我不动筷子,于是吃得也很少。但是,我给大家拿出了很多年没有用过的碟子,非常漂亮,我很喜欢,碟子共计有三个类型的尺寸,最大的碟子,数量应该是有一桌10个的样子。
我拿出最大号的,用来给大家放大闸蟹,一个碟子里放一只,不显大也不显小,刚好合适。我又拿出最小号的碟子,每人一个,用来放醋,纯放醋,别的其他佐料都不需要添加。后来有一次,我家孩子在吃松花蛋的时候,也提到只要纯放醋,不需要加辣椒酱,让我再次想到那些最小号的碟子。
中号的碟子,我挑了几个出来,仔细地清洗干净,每回我拿出玻璃杯,想要冲泡菊花或者绿茶的时候,都会把碟子垫在玻璃杯的下面,有时也会再拿出一只碟子罩在透明玻璃杯的口上,这样的搭配,,应该算是取盖碗茶杯与玻璃茶杯的两者之长吧!
我刚把垫了碟子用玻璃杯冲泡的菊花茶放在了桌边,“浅茶满酒!浅茶满酒!你浅茶呢?”就听到我家孩子妈妈大声地朝我抱怨起来,她一直盯着我的一举一动,我赶紧转过身给她赔笑脸说:“将就些,将就些,在家里,将就一些吧!”说完,我就去洗手了,洗过手以后才坐下来写文字,看看时间,又已经过了发文章的黄金时间。
写到这里,我于是起身站了起来,又去续茶汤,一手端着绿茶,一手端着菊花茶,这一回,我估计,不会再受到孩子妈妈的骂了,放下菊花茶,我转身看着孩子妈妈,然而,她的表情并不满意,“每天8杯水,我才两杯,已经喝得太饱了!”实际上,孩子妈妈讲的“倒茶要浅”的道理,是我在十几年以前,就是在我们俩都已经30来岁的时候,才跟她讲的。
想想真是太无知,也太可怕了,而且“茶满七分”的道理还不是我的父母告诉我的,是我当时在单位里面上班的时候,我的同事在分享如何劝酒的时候,用到了“满上!满上!”这句话,顺带才给我们讲了倒茶要浅的道理。
虽然,我父亲没有告诉我茶满七分的道理,但是他前几天让我领悟到了另一个以前我不能理解的词,叫做:“腌心!”提到这个词,不得不让我联想到另一件事情,那也是我现在会经常给我家孩子妈妈冲泡菊花茶的原因,我也是希望能给她消消火气,这样的话,我就可以每天被她少骂一些。
除了冲泡菊花茶,我还经常给她拿水果吃,因为我在十多年以前,用她的话讲:“两块钱的水果舍不得买!”写到这里,我干脆又起身去问她,看样子,今天也别想把这篇文字能画上句号了,“你讲!我以前两块钱水果舍不得买,是什么原因的?我当时讲的是什么理由的?”
“我管你什么理由的!反正你没有给我买,两块钱水果不想买,要么就是小气,要是小气,那反而好,小气反而是一个优点,反正没有把我的钱瞎花出去,我的钱还在,两块钱还能把你吃穷了么?你主要是想跟我反住来,犟住来,我想要这样,你就要那样……!”
我看到孩子妈妈说着说着又要上火了,就赶紧往客厅走,我知道,前几天,我妈妈给我家孩子买过价格比较高的橘子,电视柜上也有苹果,但是,这样的情形之下,显然已经来不及刨苹果皮了,我赶紧拿起一个圆润漂亮的橙色大橘子。
孩子妈妈接过橘子,动作极其熟练地去了橘皮,放橘子皮的地方,加上之前吃过橘子也放在那里的,已经有一小堆了。我又去洗手,回来的时候我又去问她:“你不是说?太凉了,橘子太大了,吃下去太冷了,要是小一些的橘子就没事么?”
“照吃!”孩子妈妈回答,我也强调了一次:“照吃?”她笑了起来,但是没有抬头,依然低头吃她的橘子,她依然低头读她的言情小说:“照吃!照吃不误!”看样子,她的火气已经消得差不多了,也或者,是因为她要读她的言情小说,所以就没有时间跟我计较罢了。
但是,我觉得我还是比较节约的,当年,她抱怨我两块钱水果舍不得买的时候,我说自己也是一块钱两个包子也舍不得吃呢。因此,才有了前几天“腌心”的事,另外,“腌心”一词,在我们的方言当中有另一层意思,就是“特别难受、特别委屈、特别冤枉、特别可惜”的意思,组词造句的时候,一般是说:“真正的!想想腌心呢!”
我在吃早饭的时候,腌大蒜是我比较喜欢的菜了,只是这一回的大蒜实在是太咸了。大蒜是我二舅妈腌的,因为她们平时就老两口在家里,腌菜的时候盐都会多放一些,因为人少,吃得慢,不容易坏,而且,越是吃得慢,菜就会腌得时间越长,腌得越透,我吃起来的感觉,那吃菜几乎就是等于跟吃盐一样的,我父亲讲他吃一碗稀饭,仅仅只要夹一小段大蒜梗就足够了,长度也就大约两三厘米的样子吧。
吃起来虽然比较咸,可却香得很呢,而且我原本就特别喜爱,还有,最近又不会外出与人说话,不怕有什么大蒜味,看到盘子里只剩下几个了,舍不得浪费的习惯,让我毫不犹豫地吃光了盘子里的所有咸大蒜梗子。然后,整个一上午,不停地喝茶,当我父亲知道以后,严肃地对我说:“不能吃多!吃多了腌心,能把心腌纠起来呢!不能吃多!”
我知道节约,而且算得上比较节约,我家孩子从小到如今,已经十几岁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回吃饭的时候,都是我的父母帮孩子把饭盛好了放在饭桌上,孩子一走过来,拿起筷子就可以吃,而且,几乎每回,孩子大多都需要喊好多声,才能磨磨蹭蹭地来吃饭,而且,大多数时候,也都会剩下一大碗的米饭没有吃完。
有一回,我拿了一只鸡蛋,把孩子吃剩的米饭,炒成了蛋炒饭,孩子虽然不知道是剩饭,可就是不吃,我爸爸也不吃,我妈妈也不吃,我妻子更不吃,最后,只有我自己来了,我三口两口就耙光了碗里的鸡蛋炒饭,而且,除了有些心里不适应以外,炒得还算蛮好吃的呢。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带着一些挖苦的语气跟我的父母讲:“养一只猫吧,要么养一只狗也可以!”每回,我妈妈听了以后,都不做声不说话,除了我以外,我们似乎每个人都特别地忙,孩子也没时间管,哪可能会养猫养狗呢,但是,直至如今,几乎每回吃饭,特别是中午与晚上,因为早上的时候,孩子起床比较迟,那中午与晚上,每次我们也还是仍旧坐在桌边拿起筷子就可以吃饭,我的父母都会帮我们把饭盛好了。
前几天,当我再次提到要自己盛饭的时候,我妈妈忽然有些感慨地说:“是的呢!是要你们自己盛呢!”又继续跟我父亲讲:“是的呢!我们盛,折他们(福)了!”这也是我跟父母讲过很多回的一句话:“折福!”但是,我却不知道有“腌心”这回事,更不知道有“能把心腌纠起来”的情况,所以,很多事情,我们要讲给父母听,同时还要请父母把他们所知道的很多事情,也讲给我们听,讲给我们的孩子听。
如果要总结一下我们这么多年来在孩子教育方面所遇到的困难,那么,最大的体会,应该是这样子:把孩子教育好的基础是教育孩子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虽然有很多经验,但是毕竟有很多事情他们也没有遇到过,比如手机不能给孩子玩,而教育爷爷奶奶的前提是教育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习起来比较慢,孩子又不够懂事,不够自觉,而孩子的爸爸妈妈呢,既学得快,通常又能比较自觉主动!
总之,一句话,想要教育孩子就先教育孩子的爷爷奶奶,想要教育孩子的爷爷奶奶就先教育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就是说:教育我们自己,教育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