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就是放弃教育

前几天,有个朋友带着孩子出去聚会,可是聚会中,孩子一点不安分,一直闹着要玩,朋友怕出事,跟孩子说了半天,最后彻底爆发。聚会也没心情,无奈拎着孩子回家了。

后来跟大伙抱怨,她说的话,孩子都不愿意听了,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说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变坏了”。

因为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孩子,所以孩子才会变坏。成人最喜欢用的三招就是:讲道理、发脾气、感情牌,却不考虑孩子的需要。这不是教育,这只是压迫。

她的孩子已经4岁了,拥有了自己的意识,她完全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成长,但是她把孩子抓得太紧了,舍不得放手。

认识自己的孩子

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孩子,能够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家长让3岁的孩子坐在专门的婴儿椅子上,但孩子一直不安分,哭闹,怎么劝都没用。但是,如果你把他放下来,让他自己活动,他可能会特别开心,而且也不会来烦你。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世界,家长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孩子的小世界,并且帮助孩子在这个小世界里成长。

有的孩子到了5个月还不会翻身,家长就觉得自己孩子不如别家孩子,焦虑得不得了。但其实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生长发育也有特殊之处,只要孩子健康,其他都不必过分担心。

如何放弃

孩子遇到问题怎么办?这时候就是要放弃家长的那套观点,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一个平等、自立的孩子。

比如说,孩子鞋子穿反了,家长纠正他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家长就烦了。遇到这个情况,那就让孩子们反着穿吧,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他们自然知道该换了,这比家长苦口婆心地去说要有用得多。

一个熊孩子喜欢乱涂乱画,把朋友衣服画脏了,结果朋友二话不说,抢过画笔,在熊孩子白T恤上画了一通,熊孩子哭着跑开了。有了这样的经历,熊孩子也该收敛了。

这是卢梭提倡的自然后果法,即让孩子自己学会承担后果,自己思考可能的结果。对于已经有了自主意识的孩子,这种方法很实用,既能帮助孩子们释放自己的天性获得成长,也可以磨练孩子的心性。

放下才有更大收获

一个朋友的处事方式深得周围人的赞赏。每次出去吃东西,她都会征询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迟到难吃的东西,也是他的选择。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尊重她的意见,少走了很多弯路,她也乐在其中。

放弃教育,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父母要做的就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就像买菜一样,别人来买菜,你可以给他们介绍,却不能强迫他们买什么。教育孩子也是一样,不能因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可以随意支配,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爱迪生小时候,特别喜欢做实验,有一次把家里的仓库都烧了,但是妈妈没有打压他,还是支持他,他的成功跟妈妈的引导息息相关。

成长,既是每个孩子的功课,也是家长的修行。高质量的教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有一天,家长们懂得了四两拨千斤,学会了润物细无声,那就真的明白了放弃的含义。

健康生活,快乐育儿,心贝网致力于打造全国最优亲子育儿品牌,想获得最新、最全面、最有趣的育儿资讯,敬请关注心贝亲子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