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二《教育知识》教学必备25个知识点,搞定主观题

同学们,在每年的考教师资格笔试的科目二,教学部分都是主观题的集中出题区域。那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常考的知识点吗?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以下25个知识点把!

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二《教育知识》教学必备25个知识点,搞定主观题

1、教学的意义

第一,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第二,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第三,教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2、教学的本质

1)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3、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1)认识的简捷性

2)认识的间接性

3)认识的引导性

4)认识的交往性

5)认识的教育性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学材料

3)理解教学材料

4)巩固知识经验

5)运用知识经验

6)教学效果测评

5、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6、教学的基本环节

教学活动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7、备课的内容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钻研教材具体包括研读课程大纲(教学大纲)、钻研教科书和阅读参考资料。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及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8、一节好课的要求有如下

1)教学目标明确 ;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重点突出;

6)组织严密;

7)课堂气氛热烈

9、布置作业应遵守下列要求:

1)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要有代表性,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10、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八大原则(重点)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8)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11、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直观性语言。

1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④发扬教学民主。

13、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4、贯彻巩固性原则的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15、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注意培养学生特长。

16、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7、贯彻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则的要求是:

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18、贯彻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19、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的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0、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21、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思维的活跃,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22、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让他们知道要看什么、怎么看,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3)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23、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严格要求。

24、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1)实验开始时,教师要把实验的内容、目的、步骤、要求及注意事项告知学生。

2)实验进行中,教师要巡视实验情况,及时指导。

3)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25、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

点关注,不迷路,分享教师及教师资格证,与你一起考教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