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韩晓育儿经(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湖南卫视的一档名为《少年说》的节目,这档节目为孩子们搭建了“勇气”的平台,让孩子们呐喊出内心的感受。其中有一期,一个女生很受伤地说自己的妈妈总拿自己跟班级的第一名相比。而妈妈的口头禅就是:“你这么差”。
妈妈总是用各种事来打压这个女生,总是说她很差劲,面对女生的抱怨,在场的妈妈说“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可是还委屈的说:“不是啊!这种打击已经让我开始否定自己了。”
面对女孩的大哭,妈妈似乎没有半点怜悯之心,一直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表明这自己的教育观点:
- “你应该这样做才能事半功倍……”
- “我是为了你好……”
- “我看到你的闪光点了,同时你真的要去改,要去实践,才能够有效果的,不是说我只肯定你,你就可以出得了效果。”
一轮又一轮的被妈妈的打击让女生彻底崩溃了,哭着跑下了台。到了最后才了解到这个女孩并不是差生相反却是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而班级的第一名正是她的好朋友。
相信很多人从小是被自己的父母打压下长大的,看了这档节目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仍然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和标准,甚至不断的在提高标准”。这样的人生即是成功的,也体会不到一丝的喜悦。
一、“打压式”教育对孩子有哪些限制?
1.和学习无关的事都不是正经事
“妈妈,我想去学画画,我特别喜欢画画!”
“学什么画画,那得占用多少学习的时间,多合计合计怎么把数学分数提高上去才是正经!别一天竟合计那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2.总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你什么时候能要强点,你看看你班强强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一样是相同的老师教,一样是一个教室学习,你怎么就和人家差距那么大呢?一点都没向我,真是气死我了。”
3.总是用道德“绑架”孩子
“你看看我每天为你付出这么多,起早贪黑的,我为了什么?我把工作都辞了,还不都是为了你!可你回报我什么了?”
4.挑孩子各种的毛病
“你看看你什么都做不好,哪有像你这样的孩子,学习不行,还不听话,没有一样是突出、优秀的的,我替你操了多少心啊!”
这样一次次被父母“泼冷水”长大的孩子,就是被父母的一种精神控制,这不是正确的爱和教育。
二、“打压式”教育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1.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这种“打压式”教育,让孩子一直处于一个被否定、被贬低的环境中成长,自然而言就会对自我的评价也过于低,不自信、过于自卑。更加不敢将内心的情绪外放,一旦表达必然遭受的就是父母的打压。
2.容易形成叛逆心理
常被被打压的孩子,内心实际上是长期的被压抑的,而长期压抑的结果就是容易爆发和反抗,而爆发后的孩子的叛逆心理是不能想象的。
3.容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人格的形成除了基因因素外,童年的精神创伤和不良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自卑到叛逆再到反社会人格,这是三个逐步演变的过程。一个人的内心长期积蓄负能量过多后,需要寻找一个发泄途径,而反社会是一个不正确的方式。
三、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 亲子之间常交流
交流的气氛要和谐,家长要听少说,要面带笑容,语气温和,让孩子能在轻松的环境下把心里话说出来。无论孩子说出的心里话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父母都不要反驳更不要批评,而是寻找双方能接受的观点进行交流,不要让孩子生出讨厌和父母说话的想法,导致最后无法沟通。
成功的交流,似春风化雨,孩子是会非常愿意接受的。
- 亲子之间常一起活动
父母和孩子一起活动是非常好的增进亲子感情的方式之一。带着孩子去踏青、去旅游、去图书馆看书、去打雪仗……看似小事,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最快乐的事,在一起玩耍的过程中,父母能和孩子产生很多的共同语言,更加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 父母要对孩子多表扬和鼓励
在对孩子表扬和鼓励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肯定,并认识到努力带来的好处。父母的肯定还能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亲情感。但是父母要将表扬和鼓励控制在一个度的范围内,不要让孩子产生过度的自我膨胀,更不能因为表扬和一些奖励让孩子学会和大人讨价还价。
- 父母要学会向孩子道歉
很多父母为了“面子”,即使是在冤枉孩子的情况下也不好意思向孩子道歉,这会让孩子很受伤。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有独立的人格和自尊,父母不能总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家长的权威。知错就改不但不能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会让孩子与父母的心贴的更近,更信任父母。
- 父母要学会宽容
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不是说要纵容孩子犯错,而是不要对孩子的错误翻来覆去的追究,总是让孩子在自责中不能自拔。在孩子已经知道自己犯错的前提下,父母就要相信孩子并原谅孩子。父母的宽容,是为了让孩子养成更好的习惯和品质。
-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会让孩子更自然更直接的养成一些行为习惯,当然包括好的也包括坏的,这自然都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所做的示范。具体化、形象化的行为更有传播性和感染性,具有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家长能有效激励孩子去模仿父母的品行。小时候受到榜样的影响,会至终身。
孩子出生之时哪一个不是父母的手中宝,“别人家的孩子”永远不能替代自己的孩子。父母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孩子,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无论是学习好还是学习不好,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才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和生命的支撑。
做一名称职的父母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今日互动:你支持“打压式”教育吗?欢迎评论区流言互动。
——————
在育儿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关注【韩晓育儿经】,棘手的育儿难题和倍感幸福得育儿瞬间都能得到帮助和回应,经历和经验可能不同,但我们爱孩子的心始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