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经典例题】
【多选题】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答案】ACD。解析:教育目的功能有导向、激励和评价。
考点·教师劳动的特点
1.劳动任务的综合性;2.劳动对象的复杂性;3.劳动手段的主体性;4.劳动过程的创造性;5.教师劳动的长效性;6.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经典例题】
教师需要完成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任务,教师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教师( )。
A.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B.劳动任务的综合性
C.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D.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答案】B。解析:劳动任务的综合性的表现:首先教师需要同时完成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任务。其次,每一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和指导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第三,教师要善于协调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影响,以指导学生良好发展。
考点·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经典例题】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答案】D。解析: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考点·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经典例题】
【判断题】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
【答案】×。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考点·德育方法
【经典例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答案】D。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是一种榜样法。
考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经典例题】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答案】A。解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考点·常用的教学方法
【经典例题】
(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A.实习作业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演示法
【答案】C。解析: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考点·良好的班集体的特征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经典例题】
【多选题】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健全的组织结构
C.严格的规章制度 D.良好的班风
【答案】ABCD。解析:良好的班集体的特征:(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故选ABCD。